导 语
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文物相关文化创意生态发展与文化文化创意消费者的需求密切相关。中国人对提高日常消费品质量的需求和对生活美学的重视是文化文化创意产品进入普通人的核心驱动力。面对博物馆文化创意发展的蓝海,只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才能实现对象化的供给和准确的沟通。
作者| 王翔
来源 | 2018年第8期文物鉴定与鉴赏
摘 要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与商品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一种被赋予文化定义的产品,通过挖掘文物的深刻内涵,凝聚设计师的巧妙构思。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市场资金流入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领域,带来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现状,然后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一些问题,明确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向,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文化创意产品。
关键词: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分析;消费者;文化资源;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文化遗产、知识教育、价值指导等多种公共功能,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可以很好地宣传博物馆文化,而且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解决博物馆开发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改善博物馆的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博物馆应解决当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
1 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现状
//1.1 出台了大量政策,重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
20162016年3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16年5月11日,发布了《关于促进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意见》。2016年10月18日,国家文物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意见》。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1.2 大馆爆款层出不穷,小馆发展相对滞后
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销售在全国排名第一。例如,故宫博物院开发的各种胶带、行李卡、钥匙扣等,无论是在线还是线下销售,都是最畅销的文化创意产品。每个新产品的发布都会在互联网上引起轰动,如珠耳机、宫廷娃娃等。大多数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然而,对于许多市中小型博物馆,年度资金一般只足以维持日常运营,没有专项资金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与市场对接不足,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人才不足,特别是创意研发、管理、营销推广,这些问题也限制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目前,国家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相关政策不完善,不利于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中小型博物馆相对落后。
2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正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出台,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2.1 盲目跟风发展,缺乏市场调研
目前,文化创意产品博物馆行业的人来说,文化和创意产品仍然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印象。说到博物馆的商店,许多人会想到流行的冰箱贴纸、行李卡、胶带等,这是消费者最深刻的认知。在他们的印象中,文化和创意产品是类似于旅游纪念品的小商品。由于这些流行的文化和创意产品一开始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许多博物馆纷纷效仿。在没有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盲目遵循生产冰箱贴纸、行李卡等热门产品的趋势,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相似、无创新的 产品。这些产品渴望上市,因此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失去了文化和创意产品的内在价值。
//2.2 元素提取简单,缺乏独特性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缺乏创意类设计,产品同质化较为明显,缺乏独特性。博物馆往往是一个地区或者是一种文化高度浓缩的代表,因此消费者潜意识中往往希望购买到具有特色、异地难求的文创系列产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暂时还停留在对文物图案纹饰的简单提取,或者是对文物进行 ** 的水平。虽然这些文化创意产品工艺简单,时间短,上市时间快,但由于缺乏巧妙的想法和创新的设计, 开发的产品没有升华文化和地域特色,导致消费者对这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印象不好,甚至造成审美疲劳。
//2.3 文化资源利用不足,缺乏内涵
许多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型博物馆,对文化创意产品 的设计和开发思路不够清晰,对收藏文物的特点研究不够,但不知道如何使用丰富的收藏文化资源。缺乏整合收藏文化资源的能力,缺乏细化和创新文化元素的能力,导致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没有深度和内涵;或者只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不能让消费者真正理解文化内涵,不能 **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无法实现产品的文化价值。
3 以有效理论分析消费者需求
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某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 满意度可以用效用来衡量,这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评价。效用理论更多的是针对物质商品。随着消费者对物质商品消费的增加,消费者从每个单位获得的效用都在下降,即遵循所谓的边际效用下降规律。然而,一些学者发现,一些商品的消费并不遵循这一规律。例如,音乐、艺术品和其他商品具有消费成瘾效应,即随着消费者对该商品消费的增加,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该商品。斯蒂格勒和其他人解释了这一现象。他们认为,这种边际效应并没有减少,而是增加了消费者欣赏这类商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会促进消费者的消费。
事实上,根据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具有消费成瘾效应的商品都是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商品,即创意产品。消费者消费的不是纯粹的商品,而是消费文化,从而获得巨大的精神满足。此外,对于消费者来说,随着这种创意产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对创意产品所包含的文化的理解越深入,对这种产品的文化解释就越彻底,进而激发消费者更大的兴趣,加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偏好。消费者消费文化获得的满意度也可以用效用来衡量,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效用不同,其边际效用也在增加。为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效用,它被称为文化效用。
1943亚伯拉罕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起者·马斯洛曾在《人类动机理论》一书中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认为,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求后,高层次的需求将逐渐出现,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创意产品是一种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商品,因此消费者对创意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消费者的文化效用将越来越明显。由于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文化偏好。当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文化效用时,这种文化偏好必然会使消费者积极参与创意产品的开发,或者创意企业在开发创意产品时积极寻求与消费者的合作,即创意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
通过对有效性理论的分析,消费者对 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可以得到更大的肯定,主要原因是文化创意产品所包含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创意产品生成的来源,因此创意人员对这种文化资源的解释和重新编码形成的文化意义与普通产品明显不同。创意产品的质量和价值主要由文化价值决定,与文化价值密切相关的是创意产品的创意材料,即文化资源。因此,为了设计消费者认可的文化创意产品,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只有将文化的概念完全嵌入到产品中,文化创意产品才能与普通商品分离,从而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4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策略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
//4.1 不盲从,找准市场定位
文化创意产品需要从设计理念、文化资源、产品定位等方面进行全面、仔细的调查和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任务,设计正确的产品开发计划,以提高开发的成功率。避免因各种因素而无法投入生产的产品,或产品开发不被市场认可。此外,我们还应认真做好消费者研究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和习惯,通过准确定位和细分市场,确保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更全面的分析,从生活美学的角度,使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真正融入消费者的生活。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不能盲目遵循,不能渴望成功,找到市场定位,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设计符合市场要求、美观、功能的文化创意产品。
//4.2 构思巧妙,注重个性化生产
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因为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价值,这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原因。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趋于个性化,精神追求不再满足于相同的工业产品。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嵌入了历史、文化等元素,可以迅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博物馆应运用独特的设计风格,巧妙地融入博物馆的文物特色或当地文化特色,使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博物馆或城市的缩影,满足观众带文物回家的美好愿望。
//4.3 深入挖掘,加强文化资源利用
博物馆收集的各种文化资源不仅具有文化内涵,而且具有资产的属性。利用博物馆收藏的文化内涵制造商品,使其产业化,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博物馆的财务问题。作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师,我们必须对收藏文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在了解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将产品与收藏文化相结合。选择博物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作为开发和设计的灵感来源和价值载体,但也避免使博物馆进入纯商业 化和形式化的泥潭,在保留博物馆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重新创造资源。在挖掘消费者喜爱、易于接受的文化资源的同时,还应注意文化资源本身包含的文化内容深度和文化价值高度。所选文化资源应具有针对性,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文化水平和知识背景,开发符合公共消费者心理、美丽、实用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
5 总结
文化创意产品商店被称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文化创意产品被认为是文化理念的象征,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通过文化创意产品消费的文化传播,博物馆文化可以顺利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知不觉地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博物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基础,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开发丰富、实用、艺术的文化创意产品,最大限度地传递文物背后的中华文明。
参考文献
[1]李玄戈.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针对不同人群特征[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Z1).
[2]林明华、杨永忠.创意产品开发模式-文化创意促进中国创造[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3]张尧.基于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编辑|魏钰
版权声明
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我们尊重原作者。有些文章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与原作者联系。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并立即删除。请注意:首都文化智库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